很多人都說,#HM 碰瓷新疆棉花 # 值得一個熱搜。
H&M 去年 10 月發布的一個關于 " 停止使用新疆棉花 " 的聲明今天在微博上傳開,引來大批網友義憤填膺的指責,甚至有人喊出了 " 堅決抵制 "。
沒多久,H&M 在大中華區的兩位代言人黃軒和宋茜均宣布終止與它的合作。天貓和京東的 APP 也已搜索不到 H&M 的產品,疑似已被下架。
這邊火都快燒到眉毛了,H&M 集團瑞典總部在被問及此事時卻說," 無法在電話中作出回應,將在查看郵件后回復 "。
有網友還按圖索驥說,和 H&M 持相同立場的還有優衣庫、耐克、阿迪等等一眾企業。
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 " 良好棉花發展協會 "(BCI)的會員。
BCI 在這起 " 停止使用新疆棉花 " 事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H&M 真的冒中國網友之大不韙停用了新疆棉花,那一水的知名企業也跟風停用了?
01
昨天晚上,有博主爆料稱 H&M 公司發聲明,主動禁止了來自新疆的棉花和外包工廠。
2020 年,中國是 H&M 的第四大銷售市場,在這樣的大背景下,H&M 公司還做出這樣的聲明實在令中國公眾感到憤怒。
當然,也有網友嘲諷道:H&M 衣服的質量確實也不配用新疆棉花。
甚至還誕生了今日熱詞:HM,huang miu(荒謬)。
刀妹給大家畫一下重點。
這份聲明寫明了緣由,是 H&M 集團 " 對來自民間社會組織的報告和媒體的報道深表關注,其中包括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少數民族強迫勞動和宗教歧視的指控 "。
接著給出了結論:H&M 集團表示," 我們不與位于新疆的任何服裝制造工廠合作,也不從該地區采購產品 / 原材料 "。
輪到 BCI 出場了。
H&M 的聲明說," 我們的供應商從該地區與 BCI 相關的農場采購棉花。由于在該地區進行可信的盡職調查變得越來越困難,BCI 已決定暫停在新疆發放 BCI 棉花許可證。這意味著我們產品所需要的棉花將不再從那里獲得 "。
這份聲明目前已從 H&M 官網移除,但之前的網頁截圖快照還能看到。
刀妹注意到,這并不是 H&M 第一次在新疆話題上表態。
就在聲明發表前一個月,2020 年 9 月,H&M 宣布終止與中國紡紗行業巨頭華孚公司的 " 非直接業務往來 ",理由是該廠涉嫌雇傭新疆少數族裔 " 強迫勞動 "。
華孚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色紡紗供應商和制造商之一,它服務的國際客戶范圍非常廣,從耐克、阿迪達斯到 H&M、ZARA、GAP,而且它還是維多利亞的秘密指定的高端內衣紗線最主要供貨商。
再往下捋。華孚公司之所以被盯上,是因為 2020 年 3 月澳大利亞一家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公布的一份報告。
這份報告認為,2017 年至 2019 年,超過 8 萬維吾爾人被從新疆轉移到中國各地的工廠 " 強迫勞動 "。他們還做了一個所謂統計,認為中國至少有 27 間工廠接收了這些維吾爾人,參與了這項 " 強迫勞動 " 的計劃。而華孚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報告還認為,至少有 83 家國際公司的供應鏈都使用了這些工廠出產的原料。報告因此建議這些跨國公司 " 應該立即對其供應鏈內的勞工權益狀況,展開公開且仔細的調查 "。
這不,H&M 就急哄哄響應調查了。
并且,H&M 的這份切割聲明發布于去年 9 月 15 日。不早不晚,正好緊跟在美國 9 月 14 日宣布禁止從 6 家中企或機構進口棉花等商品之后。
另外,網上還有人列出了一份 " 抵制新疆棉花 " 的企業名單,其中包括優衣庫等品牌。
02
上述 H&M 的聲明中提到了 BCI。
BCI 到底是個什么組織?
它的全名是 The 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直譯過來就是良好棉花發展協會。
這個 2009 年在瑞士成立的非政府組織,倡導的是 " 良好棉花 "。
按理說,棉花只有質量好壞,怎么算 " 良好 " 呢?
BCI 的官網對此做了解釋,認為來自環境和社會的兩大負面因素對 " 良好棉花 " 構成威脅。
隨后,它列出了反對低效率的灌溉技術、不當的農藥使用等環境因素,以及惡劣的工作條件、雇傭童工、強迫勞動等社會因素。
至于怎么判斷這些負面因素,BCI 沒有多做說明,大概潛臺詞是 " 一切解釋權歸我 "。
這也就為因 " 強迫勞動 " 找茬新疆棉花留下了可能。
去年 10 月,BCI 在官網首頁發布聲明:BCI 將停止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所有現場活動。
這份聲明一上來就祭出大旗:" 任何形式的強迫勞動都是不可接受的。" 緊跟的是一句赤裸裸的威脅:" 如果這種情況被發現,則被認為違反 BCI 標準,將立即取消或剝奪許可證。"
到了第二段,才進入 BCI 這篇聲明的正題。
它認為,基于 " 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持續存在的強迫勞動和其他侵犯人權行為的指控 ",以及 " 農場一級強迫勞動風險的增加,導致了無法維持的經營環境 ",因此 BCI 做出了決定," 立即停止該區域的所有實地活動 "。
這也太可笑了。
" 強迫勞動 " 的概念,本就是美西方反華勢力在 " 再教育營 " 謊言之后炮制的又一謠言,我們外交部門已經反駁過很多次。
作為一家 2012 年就在上海開設了辦事處的 BCI 來說,它不可能不知道。
這就有意思了。
同樣是在 3 月,一個名叫 "BCI 良好棉花 "、認證為 " 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上海代表處 " 的微信公眾號發表了 " 關于新疆問題的重要申明 " 一文。
文中明確指出,在新疆 " 從未發現一例有關強迫勞動的事件 "。
受到蒙蔽沒關系,及時糾正就好。
BCI 的這番操作,難免讓人覺得它很可能是內外兩套說辭,為的就是繼續糊弄人。
叨姐打聽了一下,BCI 是非營利組織沒錯,但更形象的說法,它是世界上影響力正在逐漸增大的棉花標準認證機構。
它那套關于 " 良好棉花 " 的認證標準,正在被推向全球市場。
事實上,BCI 不過就是利用了瑞士的國家品牌,講了一個棉花的新故事。
講得多了,擁躉就多,這時就加上政治戲碼,貼上 " 人權 " 標簽。
這一套,在西方的 NGO 身上,我們看到過太多。
但 BCI 現在摻和進西方一些反華勢力對新疆搞出的所謂 " 禁止游戲 ",這些企業受到牽連。
新疆棉花的質量好,它也是世界上多數服裝制造商首選的原材料采購源頭。
不用新疆棉花,只會更多是企業的損失。
清醒的企業還是有的。安踏就速度做出了反應,在今晚六點多已經宣布退出 BCI,并表示將繼續使用新疆棉花。
03
再說了,就是 " 強迫勞動 " 這事,不僅來自 " 人權 " 這套西方所謂 " 政治正確 " 的邏輯,還因為西方自己就干過 " 強迫勞動 " 這事,才會覺得別人也是這樣。
在歷史上用 " 強迫勞動 " 來采摘棉花的,不正是英美自己嗎?
棉花種植是勞動力密集產業,在英美,只有人身受限的奴隸才能被任意驅使。
這些口口聲聲指控新疆 " 強迫勞動 " 的人,恐怕不知道每年 9 月到 11 月的采棉旺季,很多內地的人都會去新疆摘棉花,那段時間的火車因此有了 " 棉花專列 " 之稱?,F在的棉花采摘已經實現了高度機械化,更不存在所謂 " 強迫勞動 " 這個事了。
沒有任何實地調查,就污蔑我們 " 強迫勞動 ",BCI 這樣的組織還偏聽偏信,專業性就得打個問號。
把楊潔篪主任在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上的一個金句,送給 BCI 和像它一樣想在中國搞事情的組織或企業:
"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欄目主編:顧萬全 本文作者:補壹刀 補刀客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片編輯:邵競